为什么读这本书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HI-id大神推荐过这本书,找了很久发现是半个世纪前的一本绝版书,幸好最后还是辗转被我买到了。读过之后发现中模棱两可的概念与似是而非的用词比比皆是~中文翻译得奇差,怪不得要绝版,怪不得要绝版,怪不得要绝版。网上大多数朋友对此书都是采取放弃治疗措施~
但到手粗阅过之后发现书中的观点竟頗有意味,即使是放在五六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一种独特的见解。翻了翻网上几乎没有对此书的相关讨论资料,那么我这里就把自己的理解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有别于平时的读书笔记,这次我可能会写得更详细一点,因为『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晦澀难懂啦』,如果有謬误多多包涵并且欢迎探讨与指正。本书篇幅实在太长,这一主题我会分成好几篇文章来细说,希望不要烂尾。
张力(Tention)的概念 阿恩海姆从最简单的图形开始,引出了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张力,也翻译成知觉力。 在一个简单的方形里放一个黑色的圆,圆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大不相同:在某些位置上是安定的,另外一些则令人感觉到有向某一方向上强烈运动的趋势,还有一些位置会让人感觉模糊而又不安。 阿恩海姆从认为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方形存在着几个『力场』,各个力场对圆造成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类似于用铁销来显示磁场一样,作者画了右边的这张图:
我们可以把这个方形想象成一个具有好几个暗流漩涡的池塘,任何里面的元素都会搅起水面的运动,同时也受到各个漩涡的拉扯,当物体越是靠近漩涡的中心,这种吸引力就会越强大,物体本身就越不稳定地表现出向其运动的趋势。
他认为只有各方向的力都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人们的视知觉才会感觉到安定。而这种平衡的重要性类比于物理学中的三大定律一样影响着古今各大艺术家。接着作者扯了一大堆物理学与神精学类的说辞来表明它的这种『力』非并是空想出来的概念,而是真正『起作用』的存在。话说我是没怎么看懂他是如何通过物理学与人眼观测图像的原理来自圆其说的,作者在关键的点上也只糊弄了我们一句『这一神秘过程到底是通过怎么样的机制进行的呢?这已超过我们现有的知识范筹』。
不过这一段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作者也不知道这种『力』是怎么产生的,但并不影响我们去使用它。正如我们也不知道大脑的运作机制,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使用大脑思考一样。喂喂喂,那位同学你说什么?你是用脚趾头思考的?……
平衡,以及为什么需要平衡
首先,作者提出心理上的平衡和物理上的平衡是不同的,当我们把一个空白的画框挂在墙上,视觉上的平衡点和物理上的平衡点大致是重合的,但是若我们在画框内添加不同的颜色、形状之后,视觉上的平衡就完全与物理上的平衡不一样了。正如一个几乎完全对称的小丑穿上红蓝各半的小丑服之后,虽然在物理上小丑是绝对对称平衡的,但是在视觉上是完全不平衡的。
其次,为什么需要平衡。作者认为物体所有的运动最终都将走向『静止』状态。当一幅画作之中所有的元素所特有的颜色、大小、方向在相互制约之后,最终都达到了一个『确定』和『必要性』这幅画作才能给人安定、完成的感受。否则就会给人一种偶然性、像是被突然中止、并且拒不前行的焦虑感。
上面说明了一种典型的平衡与不平衡感,右图简直是要逼死强迫症,到底中线是不是要居中?小方块到底想不想相等?
平衡并非意味着对称,通常情况下绝对的对称会让人感觉到呆板、无趣。平衡应该是类似物理学中的『静止』,各种力相互作用后形成的『静止』状态,就好比两个人数不同的队伍拔河相持不下所造成的静止而富有爆发力的状态。
嗯,从前有个石匠,花了一整天的力气把一块大石头搬上了房顶。但是他并不认为他花费的力气就此消失了,而认为它们化为能量暗藏在石头中。终于有一天,石头从房顶掉下来砸死了一个路人……
重量
作者一开始便始用物理世界里的『向下的重力』来类比绘画里的重力,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妥的,以至于我看了两三遍才明白他在讲什么东西。
这一节讲的重力我觉得翻译为『份量』更为合适,重力有方向,份量无方向。有别于上一小节的内容:上一小节讲的是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一小节讲的是元素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份量。
通常画面中心的位置可以承载更大的份量,『承载』的意思是说,如果画面中有一个份量特别大的元素,把它放在画面的中心比较不容易出现画面不平衡的情况(废话)。相对地,画面中越偏离中心的位置越无法承载更多的份量,书中的说法是:画面边缘的位置会放大元素的份量,让本来很小份量的元素变得份量很大,这样你就更难要画面平衡。 所以通常在画面的边缘,放一些比较小份量的东西就能撬起画面另一头比较重的东西。嗯,槓桿原理。
另外,如果你在创作一副摄影作品时,一副带有景深空间感的摄影作品时,在空间远处的元素会占有比较大的重量,嗯,还是槓桿原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摄影主体在画面的左边,那么在画面的右边、景深的远处,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元素就能让画面平衡。
另外还有一些影响元素份量的因素:更大的元素通常份量更大,暖色比冷色份量更大,亮色比暗色份量更大,孤立的元素会显得份量比混在一起的单个元素份量更大。
方向
如果要让画面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那么就得让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作用力相互抵消。 这种相互作用依靠几个要素:元素本身的份量、元素之间的引力、元素的方向。 书中写的三个要点我认为是从单个元素的角度说的:受力点,受力/施力强度,方向。
引力会影响元素的方向,这里的『方向』具体一点说的是『元素更趋于哪个方向运动』的意思。把书中的配图拿来用一用:
左边的马本是有着朝右前进的趋势,但是由于背上的人的存在,让人感觉它是要向上提起来。中间的马毫无疑问是向前运动了。
形状也会影响到元素的方向,上面中最右边的画像呈一个三角形,方向朝上,与重力抵消,产生强烈的稳定感。
另外就是主题也能影响方向,我认为这里翻译成眼神、视线会更合适。
伦勃朗的肖像油画作品《女孩》,明明是阿姨还有脸叫女孩也是够了。阿姨的朝向本是纯正面的,但是由于阿姨的脸不知道为何转到左边去了,所以伦勃朗故意把阿姨往右边挪了挪。而且我个人认为右手伸出来也别有用心——三角构图更稳定,为了彌補视线的方向造成的左右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