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许岺<如何提高研究能力>的记录。
研究的英文叫:research, 『彻底检查』的意思,说的是『研究』并不是一件高深的事情,就像学习一样人人都可以做。但研究和学习不同,学习我们往往是通过『模仿』来达成,模仿可以有一个固定的套路,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成果。但是『研究』这事没有,研究类似于创业,没有一条可以完全可复制的路让你成功。
- 作品意识
- 目标意识
- 局外意识
作品意识:为了更好。 研究的第一步不在明确目标,而在于建立内在驱动。所谓驱动,就是研究的主动性。在作品意识的带动下,才有后面所有的步骤,是整个研究的根基。 举例:大部分人的烹饪技术几乎都是从妈妈或者奶奶那里学来的,可是小岺的烹饪技术已经超过了他的妈妈,为什么,因为他不单单只想把菜做到能吃,还想做到好吃,超好吃。一旦他把做菜当成了『作品』,那么他就几乎不可以避免的要开始他对菜品的研究之路了。于是他就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烹饪』这件事情上研究,不可避免的他的烹饪技术越来越好,甚至还不要脸的出了一本书名叫『烹饪的艺术』。这就是『作品意识』带来的研究驱动。 很多人对『作品』这件事往往看在太大,觉得只有那些挂在博物馆的艺术品才能算是作品。实际上,作品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说一座大厦?里面的一扇门?的把手?的握持手感? 甚至这个把手的形状、材质、纹理这些细节都可以单独拿来被称为『作品』被用来研究。 研究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表现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细节。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无数的细节,这些细节都可以被人研究,成为艺术。不要想着一开始就搞个大事情,想要改变世界。 研究的本质:想要更好,从每一个的细节纬度都做到更好。
目标意识:为了专注。 研究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要有目标意识,因为人的注意力非常有限(真的,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间就会明白),我们常会被一些信息毒品给带进坑里。比如说我本来是想找一找手上项目的资料为开始设计做准备,可是翻着翻着忽然就被一些什么iphone开放降级啦什么亮又绿了的新闻给吸引过去了,注意力一跑偏要再把它拉回来就难了。所以我们最好有一个可以明确的小目标来告诉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在什么时候预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果。
局外意识 在每个审视自己的过程中,要刻意地保持一种局外人的意识,用上帝的视角来时刻跳出这些信息藻泽。很多人有严重的拖延症。往往很多事情不要最后一刻死也不下去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经常被这些信息藻泽所淹沒(当然那些有完美主义者的胆小鬼也是拖延症的中度患者。啊我要搞个大事情,但是我不知道怎么下手才配得上我的构想)
当有了这些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局外意识之后,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开始操作呢?
- 搜集资料
- 处理资料
- 成果输出
搜集资料:足量和节制。 Research里面有一个search,同样在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勤于搜索』,一个人没办法做研究,很有可能就是他不会勤于搜索。有人倒是很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期待别人的回答。虽然这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主动去探究答案才会让你走的更远。 有的同学会有疑问,现在google这么好用,搜索谁不会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个『google使用技巧』,你也许会对google的使用有新的看法。回到正题,搜集资料的能力有两个点:足量与节制。
足量:主动性能让你达到足量。 还是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你问我:google有什么使用技巧,我也许可以给你一些答案,但是如果你亲自去网络上寻找,你很有可能会找到更详细、质量更高的答案,同时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你对答案的认知也会有更深刻的认知获得更多的收获。 超强的主动性, 是研究资料收集的保障。
节制:过渡沉溺,容易跑偏。 节制似乎听上去和上面的足量相互矛盾,但是节制是研究推进的效率的保障。就举例来说,一个厨师去研究菜品,他可以去搜集各种菜式,品尝不同的美食等等,这些在他的研究纬度内,但是如果他忽然对弹吉他有了浓厚的兴趣转而去搜集吉他弹唱技法就是完全跑偏了。听起来虽然不太可能,但是这是每时每刻都是发生的事情。就拿我做这个分享来说吧,为了做这篇文字我听了相关课程也找了很多相关的文章来对比,后来发现课程的作者竟然还出了一套吉他指弹教程,看到视频里各种酷炫的指弹技法我立马拿起我的吉他开始模仿练习,这一跑偏好几个小时就没了差点半途而废。
处理资料:使用批判性思维,探寻事物的规律与本质。 『Critical thinking』被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其实是有点不太准确的,这让人觉得它就是一味的挑毛病、否定一切。但实际上Critical thinking源于希腊文,它所指代的行为动作是『提出问题』。 不断提问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事物的本质,分析事物的规律。
理解事物的本质,就是找不同。 就要用对比。给你的研究对象寻找一个在感觉上类似似的对象,然后去找它们的不同。
分析事物的规律,就是寻相似。就要用类比。
结论成果化
- 写作
- 发作品,并具体化心得